:::

學生發展中心
學生發展中心Student Development Center

:::
2022/09/01
學生發展中心

學生不願意到學生發展中心,怎麼辦?​

學生不願意到學生發展中心,怎麼辦?​
 「去承認自己有弱點,再走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表示自己需要協助,其實需要很大的勇氣。」​
 在輔導學生的過程當中,時不時會感覺到眼前這位學生心裡面有一道關卡,而這樣的關卡持續影響他的生活,學生自己也知道。不過,只要我們建議學生接受心理諮商的服務時,學生常常會拒絕。​
學生的拒絕,有以下的可能,我們可以先了解拒絕背後的想法:​
  1. 擔心留下紀錄:諮商的確會留下紀錄,但目的是幫助心理師整理與評估與學生處理困擾的方向,而且紀錄也依法以保密的形式留存,除非學生願意,否則不會有洩漏的情形發生。​
  2. 擔心被其他人知道:本中心位於校園隱密低調處,且有多重入口、諮商室分開配置,學生前來晤談時的路線也有隱私的設計,結束諮商離開時也能低調離開,除非學生自己願意攜伴前來,或經師長轉介,再加上心理諮商保密的特性,不太容易被發現。​
  3. 擔心自己有病:學生可能會把自己的狀況泛病化,並給予獨特的定位,以為只有自己有。其實,每個人一定都有困擾,人的困擾之間存在類別的相似性,學生煩惱的,也可能也是您曾經的煩惱,只是大小程度不一。本中心提供一個服務,透過專業協助學生處理你我都可能有過的困擾,而且不用付費,不用等到困擾失控的時候才到醫院或診所就醫。​
  4. 還沒有動機想要處理:要處理困難,必須先看到它以及對自己所帶來的影響,而且也有能力看見若不去處理,持續犧牲的東西會有哪些,而這些代價是不是自己願意承擔。換句話說,當我們看見學生重複的在生活中持續發生困難,也知道學生可能卡住的點,並讓他知道自己為此所付出的代價,想要改善,此時學生才會有動機去考慮協助的資源。搭配您與學生建立的良好關係,更能幫學生一把。​
  5. 不清楚心理諮商能幫到什麼忙:心理諮商能夠做到的,是幫助學生「搞懂自己」究竟是怎麼生活的。學生透過與心理師的互動,整合早期經驗、成長過程對自己的思考與行為(包括能意識到與不能意識到的內在),何以影響自己有一個理解。基於這樣的理解,學生就能在面對同樣情境時有新的選擇權,而不只是一直走老路,過一樣的人生。​
  6. 在高中以前有不好的輔導經驗:高中階段以前,輔導室的單位過早被標籤化,有問題的學生才會被師長強制要求要去輔導,而且很可能在裡頭所談的事情,父母、老師,甚至同學間都會知道。這樣的經驗,學生很可能會一路帶到大學,形成對心理輔導的排斥。您可以跟學生說明,大學心理師與過去求學階段不同,本校有的是經國家認可的心理師、保密的設計,以及將決定是否來談的決定權交給學生,這樣的設計跟外面自費的醫療診所一樣,學生要不要來,不會是一個強制的要求。學生唯一需要考量的是,願不願意在這樣的條件下,再給自己的困擾一次新的機會。​
  7. 學生覺得跟您聊就夠了:經過您的輔導,學生狀況就穩住,代表學生真的很信任您。若你感覺到學生說:「跟您聊就夠了」,有防衛心理諮商提議的味道,可以透過您與學生的好關係,看看有沒有機會讓學生把這份信任延伸到學生發展中心,比如告訴學生:「我很願意陪你聊,如果我們聊過之後,你擔心的事情還是有在發生,我覺得你可以考慮跟學校的心理師聊看看」,來取代說出:「我比較不專業,學發中心比較專業,我覺得我接下來不能再幫你了」,轉介學生是多出一條線拉住他,您與學生的關係對學生而言依舊是有意義的。​
 以上簡單的說明,期待能夠幫助老師在面對學生拒絕心理諮商時,有互動的參考依據,幫上一點忙。在協助學生處理心理困擾上,學校每位角色都是拉住學生的線,學生願意與您維持適合且不緊繃的關係,您也能說明並提供校內的資源,最後,把是否接受心理諮商的決定權交給學生(當然我們也很樂意轉介時,同學願意您的陪同)。承認自己有弱點並求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,也需要有準備的空間,我們相信您的持續陪伴與鼓勵,都會是學生勇氣的來源。